当前位置:首页>热点触达>服贸会——对外开放与系统转型

服贸会——对外开放与系统转型

来源:互联网新闻      
发布日期:2020-09-23

       服贸会是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中国在线下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。在当前全球仍处于新冠疫情大流行冲击之下时,中国已经开始举办大规模的国际经贸活动,无疑形成了国际与中国的反差。有人认为,北京服贸会与上海进博会、广州广交会相辅相成,形成了以“北、上、广”为龙头的全国会展新格局。这三大国际型活动的意义并不限于会展行业,而是分别构成了“中国制造”(广交会)、“中国市场”(进博会)和“中国服务”(服贸会)领域的贸易促进平台。

       随着外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显著恶化,中国开始强调“国内大循环”、“国际国内双循环”。在这种形势下,坦率而言,今年的疫情等特殊形势肯定会影响服贸会的国际色彩,自顾不暇的国际社会也不一定对此有太多关注。在诸多国际经贸活动被取消的背景下,中国今年为何要“逆势”举办国际服贸会?它对中国拉动经济和改变国际环境有何实际作用?对未来中国的经济政策会有何影响?


       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,可能有如下原因或考虑:

       第一,当疫情仍在全球多个国家肆虐、主要经济体仍然深陷经济下滑之时,中国开始重启国际服贸会,显示在率先良好控制疫情的情况下,中国已经开始走向全面恢复经济活动的阶段。除了展现中国疫情防控实力与信心,也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常态化。在疫情肆虐的世界里,安全感是一种珍贵的稀缺品,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。

       第二,展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,稳定国际市场信心。在遭到美国围堵和全面脱钩之后,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重心转向“国内大循环”,兼顾“国际国内双循环”。在给2020年服贸会的视频致词中,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,“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”,并建议各国“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”,努力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“边境上”和“边境后”壁垒,推动跨境互联互通。

       第三,中国将推出服务业开放的若干政策并付诸行动。习主席在服贸会致词中提出,中国将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,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,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,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。实际上,中国近两年虽然遭遇贸易战和中美脱钩,但基本兑现了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承诺,尤其是金融服务业领域,中国近两年开放力度很大,债市、股市、期市、评级服务等市场已吸引了不少外资机构进入。

       中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,显然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,希望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动力。目前,中国已经显示出一些经济转型的迹象。比如,服务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,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.9%。从全球外贸增加值来看,服务出口也贡献了将近一半。随着中国制造业的“红利”减退,中国期望服务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。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近5年,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4.7%,2019年服务进出口达到了7850亿美元(54152.9亿元人民币),连续6年居世界第二;其中,服务贸易逆差2178亿美元(15024.9亿元人民币),同比下降10.5个百分点。2019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31.54万亿元人民币,接近服务贸易额的6倍。商务部副部长表示,未来15年中国的进口服务额将超过10万亿美元(约合68万亿元人民币)。

       以过去参与全球化的逻辑,中国肯定希望在未来的全球服务贸易中,能够吃到更大的“蛋糕”,对全球输出更多的服务,同时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服务市场。


       不过,安邦智库研究人员要指出的是,发展服务业的逻辑和模式与发展制造业有着很大不同,我们过去长期习惯于“生产型社会”,擅长做“世界工厂”,转向服务型社会和消费型社会是一个挑战。相对于可见的“硬”制造业,更“软”的服务业对于人才环境、市场制度环境、政府服务能力、服务消费市场、政策环境、市场开放度等都有着更加多样化和更加敏感的需求,对于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来说,这意味着一种系统转变——在观念、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都需要有较大的改变。

       北京服务贸易交易会是中国在疫情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国际经贸“大秀”,它显示了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一种路径。不过,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与过去搞“生产型社会”有很大不同,这是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主动参与的一种系统转变。

京ICP备14018688号-3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548号